新安医学 首页 > 健康指南 > 新安医学

祁门为何多御医?

更新时间:2013-03-17

 

祁门为何多御医?

 

御医故事多● “御医文化待发扬  部分祁门籍御医

 

 

 

    古代御医诊病图

 

他们不是普通的医生,每天面对的也不是普通病人,而是皇上、太后、皇子、后妃……他们有的在一夜之间就享有了无尽的荣华富贵,有的却因皇上的一念之差而付出了生命。他们,就是御医。在我省祁门县,明清时期就出了多位御医,现在查证属实的就有21位,是名副其实的御医之乡

 

他们给帝王把脉

说到御医,我们脑海里一般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皇妃生病了,御医不能手触手地给皇妃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皇妃的手腕上,另一头留在屋外御医的手里,御医闭着眼,不知是在切脉,还是在担心因诊断有误而生命不保……

据史料记载,御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到了明清,要想成为一名御医更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先报名通过考试,还要有一个六品以上的官员推荐;由于名额有限,即使考试被录取,也要等到太医院的上一批学员毕业才能进去;进去后要读3年书,每年考核两次,考核通不过者留级;3年考核都合格,礼部来考一次,通过了,就成为太医院的医生。医生做久了,如果院士有空缺,就可以会考补缺,从而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御医。这样一算,从进入太医院到成为御医,至少需要10年。

虽然御医竞争激烈,但御医的官阶并不高。明清太医院最高的领导称为院使,是正五品的官阶,以下为左院判,右院判,然后是正八品的御医,御医以下为吏目、院士、医生等,这些就不入流了。倪群,祁门县政协秘书长,多年来从事御医研究,祁门现已查明的21位御医中,只有一位做到了院判,其余大多是吏目等。

据倪群秘书长介绍,正因为这些人官位不高,再加上长期在京城做事,家乡人对他们情况不太了解,所以家谱中记载较简单,大多只有一句话,有的甚至没有记载,这也就造成了虽然祁门御医众多,但有详细资料记载的不多。

为何祁门会产生这么多御医呢?倪群秘书长给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祁门是影响深远的新安医学发源地,历史上名医迭出,良医代代相承;其次,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之一、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是祁门人,在当地弟子众多,不少御医都是汪机第多少代徒弟;其三,祁门中药资源丰富,品种多达895种,祁术、祁蛇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且这一带一直重视教育,而御医需要很强的古文功底。

 

御医故事多

虽然祁门御医有据可查的资料很少,但有两位御医的传奇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那就是首创医学会的徐春圃和专治疑难杂症的王琠。

徐春圃,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生于祁门县城,少年时代便拜当地名医汪宦为师,后被皇室征用,成为一名御医。

徐春圃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两个贡献。一是他倡导成立了我国医学史、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学说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参加这个学会的有来自各省的在京御医、名医,共40多人;有会规、会费筹集办法等;要求各御医、名医精而益求其精;会员之间要善相劝,过相规,患难相济。可见这是个既讲学说,又讲职业道德的医学团体。二是他在广泛阅读古代医学文献时发现很多医籍都存在着不少错讹记载,于是他搜集了几百种医学书籍,详细校勘,历时几十年,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编成了一部近200万字的皇皇巨著——《古今医统大全》。这部书至今还被中医界广泛引用,是公认的中国医学史上十大医学全书之一,徐春圃也被公推为新安医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而倪群秘书长亲历的一件事更说明了徐春圃影响深远。多年之前他到北京出

差,走到一家烤肉店前,看到排队的人像条长龙,一直站到马路边。这家烤肉店有什么秘方?竟能吸引这么多人排队!正疑惑间,看到店上大字:配方源自明代御医徐春圃。当时还不了解徐春圃,后来才知道竟是我们老乡。

而明代御医王琠之所以传奇,是因为他既不是通过太医院培养的,也不是通过全国层层考试录取的,而是因皇子病剧,诸医不效,中宦荐王治之立愈,被皇帝授予直圣济殿御医而名扬至今460多年。如今,在王琠家乡祁门历溪镇,我们依然能听到关于王琠的传奇故事。

嘉靖二十九年四月(1550年),太子得了一种怪病,腿痛而瘸并日渐加剧。太医院的御医们均诊治无效,个个束手无策,惶惶不可终日。就在皇宫上下焦急之时,有人向嘉靖皇帝禀报京城街巷所闻,举荐王琠治之。时年53岁的王琠奉诏入宫,面对皇子病症,悉心切脉,辨证施治,精心遣方,几天后皇子便康复痊愈。嘉靖皇帝大悦,于是亲自书写诏书,授王琠为太医院御医。自此,王琠为皇帝、内宫嫔妃和宰相、参议、尚书太史、大理寺、通政司、户部、锦衣卫等文武大臣诊疗疾病,并抢救治愈了大量危急疑难病症,因之见如神,之胆如斗而名誉京都。

虽然名声远扬,但王琠并不贪图荣华富贵,在70岁时主动要求告老还乡。受旨在故里祁门历溪建造了五凤楼王氏宗祠祠堂。祠堂结构奇特,分上、左上、右上层3部分,由120根方柱支撑,方柱上雕饰有龙凤呈祥、五兽车马等精美图案,雄伟壮观。400多年后的今天,此楼主体部分依然可见。

 

● “御医文化待发扬

说御医是行走在钢丝上的人一点不为过,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一旦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但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消失殆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以说,他们是最接近皇室的人,最了解皇室的文化。而且,历史上各朝代御医留下的大量医案、医方,不仅关涉到治病救人,还与强身健体、

养生保健、美容美发等有关,如果分门别类地对这些秘而不宣的宫廷秘方加以整理、展示,将是一项惠及苍生的大好事。

因此,不论从医学角度,还是从为人处世方面看,发掘御医文化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祁门县已着手御医文化的发扬光大工作。

在历口镇历溪村,我们就看到了古朴典雅的御医展览馆,这是一座徽派平房,白墙黑瓦马头墙,回廊正中一门,两边红底蓝字对联,上联:中华传统文化昭彰于世;下联:安世袭医学誉满今时。门楣是黑底蓝字:祁门御医展览馆。屋内是一天井大院,正位立一石刻,正是明代御医王琠雕像;展览馆内还陈列了祁门籍御医的简介及相关资料等。

做回御医,开心问诊也是祁门县推出的一项特色活动,让不少人不但可以通过历代御医雕像、史料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并且亲身装扮御医,体验过把御医瘾,并对传统中医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不论每个御医的历史足迹怎样,他们留下的是美名还是臭名,但无法否认的是,这个群体在历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千年来,御医留学生给我们或感动、或叹息、或无奈的故事,他们编织着这样百感交集的生活,留给我们今天掩卷深思。

 

相关链接部分祁门籍御医

王琠:字帮贡,号意庵,西乡历溪人。

汪宦:字子良,号心谷,居城内三迁堂。明隆庆间以医客居京师,供职太医院。

徐春圃: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城里东街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诏入太医院,授太医院吏目。

        胡田一:明代城东人,县庠生。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太医院,授御医。

胡鈇:字威之,号思恒,明代城西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入京考中太医院,授太医院吏目。

黄万户:字以元,号思斋,黄宰三子。生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卒年无考。城里正街人。授太医院吏目。

谢曜:明代南乡乔山人,太医院吏目。

胡文昭:号恒泉,南乡贵溪人。太医院吏目。

胡文信:胡文昭兄弟,太医院吏目。

叶道瑞:名瑞祥,西乡沙堤(今历口镇叶村)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太医院吏目。

吴俊德:号东溪,南乡贵溪人,明万历间任太医院吏目。

程宗尹:号仁斋,明代北乡善和(今祁山镇六都)人,太医院吏目。

汪棠:字可思,明代西乡尚田(今箬坑乡汪村)人,太医院医官。

胡道立:号述泉,文昭子。太医院吏目。

谢津:明代人,肃王府良医。

谢复礼:明代旸源(今乔山阳坑)人,太医院吏目。

周滋:明代人,太医院吏目。

周班德:明代人,太医院吏目。

周仕元:明代人,太医院院判。

         江之迈:字怀明,号时斋,南乡中涧(今属祁红乡)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由人荐至太医院,授太医院北厅供奉。

 

                                                  摘自《合肥晚报》  ◎程堂义 陈昌奉 /

 

 

     

Email:hssong881@sina.com

急救电话:0559-4512950

专家热线:13965512439

版权所有:中国蛇伤急救网[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083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2402000116号技术支持:时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