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报道 首页 > 宣传报道 > 宣传报道

“祁门蛇伤”申遗(合肥晚报)

更新时间:2013-07-24

“祁门蛇伤”申遗

 

来源:合肥晚报 关键字2013-05-08 15:00

 

 

 

○该所建立了华东地区最大的蛇类科普馆

 

○科研人员取出的蛇鞭

 

○治疗蛇伤

 

○特制的蛇药敷在伤口附近消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这是唐代文豪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提到的一种奇怪蛇类。在祁门县大山深处的祁门蛇伤研究所,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常年与这种剧毒的蛇类打交道,并且将一种传统秘方运用到蛇伤救治之中。近日,记者从祁门县获悉,如今祁门县正准备将始于清代的蛇伤研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秘方和政治任务的产物

  说起这个我省唯一、华东地区最大的蛇类研究所的建立,当年可谓是一个政治任务。1965年中共华东局书记魏文伯、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来徽州视察,发现皖南山区毒蛇较多,很多农民被咬伤。同时,他们也了解到,山里有一名传统蛇伤救治秘方的传承人,于是,国家提出在祁门建立一个专业蛇伤的医疗机构,利用秘方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筹建蛇伤研究所也被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来执行。祁门县蛇伤医疗所于1965年9月建立,这也是我国首家专门研究、tt娱乐城收集蛇伤救治的机构。几年前,医疗所更名为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

  为研究蛇伤专门建立蛇类大观园

  此次他们建成的蛇类标本科普馆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馆内展示了皖南各种蛇类标本240余件。此外,还有前苏联的一家蛇类研究所在学术交流时,捐赠的各类蛇类标本。

  “看,这就是著名的祁蛇,它的毒性非常大。”工作人员指着一只标本瓶告诉记者,只见这只灰黑色的蛇盘在瓶里,三角形的头部显示着它具有巨大的毒性,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五步蛇。唐代柳宗元所写的《捕蛇者说》中所提到的“黑质而白章”的异蛇,可能指的就是它。

  蛇类冬眠结束毒蛇伤人增多

  这个蛇伤研究所,还担任着蛇伤救治的功能。这里的病房内住着不少被蛇类咬伤的病人。其中一名来自泾县的少年,在这里救治后免去了截肢的危险。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的手指被蛇咬伤后,手指肿得像一个胡萝卜,当地医院无法救治,只能建议对孩子进行截肢。最终,他们找遍了全国,才在这里保住了手指。

  据研究所的医护人员介绍,该研究所对蛇类进行研究的同时,还掌握着全国唯一的蛇伤救治秘方,能够有效避免蛇毒对人身的侵害。

  “祁门蛇伤”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到这个秘方,可以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间,这个秘方为一名祁门老郎中所创,能够有效地治愈各类毒蛇所伤的症状,后来这个秘方在当地渐渐地传承了下来。直到解放后,国家在祁门成立了蛇伤研究所,这项秘方才得以发扬光大。如今,为了将这个秘方继续传承下去,祁门蛇伤研究所将把这个秘方和“祁门蛇伤”的传统救治方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进入了申报阶段。

  本报记者 李磊/文 马启兵/摄 

 

 

 

     

Email:hssong881@sina.com

急救电话:0559-4512950

专家热线:13965512439

版权所有:中国蛇伤急救网[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083号-1    皖公网安备 34102402000116号技术支持:时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