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安徽省祁门蛇伤研究所
安徽省祁门蛇伤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是在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中共华东局副书记魏文伯的直接关心下,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国首家集“研究、治疗、产品”三位一体的事业单位(附属医院全省唯一一家)。目前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蛇伤与蛇毒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安徽省中医科学院蛇伤研究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单位,也是目前华东乃至亚洲最大的蛇伤救治基地与科普单位之一,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通过努力提升蛇伤与蛇药(毒)科研水平,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祁蛇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下设蛇伤医院、蛇毒研究中心及蛇类科普馆等部门,制剂、化验、干燥、标本、毒理研究等科室一一俱全。现有Agilent1260液相分析仪、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40余台(套),系列开展了蛇毒提取、低温离心、冻干、分离、纯化等。
二、蛇伤防治,成效卓著。建所50多年来,已累计救治各类蛇伤病人10万余例,治愈率高达98.6%以上,服务范围辐射到皖、赣、浙、苏、鄂、鲁等全国等10余个省市,远到新疆、云南及国外游客,创造了我国蛇伤救治的奇迹,博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赞誉。
三、科研开发,硕果累累。先后完成国家、省、市科研成果38项,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7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自主研发的“祁门蛇药”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蛇伤蛇种的早期快速诊断研究”获国家发明奖及安徽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祁蛇人工养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与俄罗斯、南非、日本、斯里兰卡、泰国等均有学术往来,成功举办了亚洲“第一届国际两栖爬行动物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交流论文110余篇。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五步蛇咬伤中毒致溃疡坏死和后遗症关键技术研究”先后荣获黄山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主编《中国蛇伤急救学》等专著3部,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著作奖三等奖。目前,主持2017年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攻关项目—“祁蛇毒抗肿瘤栓剂的成药性研究项目”1项。新成立的祁门蛇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我国著名蛇毒研究专家孔天翰教授任主任,被列为2017年安徽省委组织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
四、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中、高以上职称15人,博士、研究生3人,有3人次分别担任世界特色医药协会副会长、亚洲蛇伤协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蛇伤与蛇毒专业委员会顾问、常务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蛇伤医药分会副会长等学术要职,2人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专家、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黄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为该所蛇伤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五、蛇类产品,疗效独特。祁门蛇药、蛇伤急救包、祁门蛇酒、蛇油冻疮膏等产品畅销华东各省。近年来,该所发挥蛇药的独特疗效,不断拓展特色治疗,如各类无名肿毒、蜂虫噬伤、顽固性皮肤病(牛皮癣)、风湿免疫类疾病(如类风湿、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等取得了良好成效,祁门蛇药远销非洲多国。
六、蛇类科普,成效显著。建立了华东地区最大的蛇类科普馆与祁蛇养殖中心(省科普教育基地),展出国内外各类珍贵标本300余件,系统介绍了蛇类的起源与演化等科普知识。先后应邀赴华东战区、安徽、江西、云南、湖南等10余省市,开展蛇伤科普宣传110余场次。建立《中国蛇伤急救网》门户网站,设立蛇伤急救电话,方便广大群众。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香港《大公报》、《中国日报》海外版、《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安徽及湖南卫视等媒体进行了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七、做强、做大“蛇文章”。祁门蛇药”产业前景、潜力巨大,可谓一块难得的医药璞玉。近年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及技术合作,成功引进一项2亿元的黄山蛇博园(省“861”、黄山市十大工程)项目落地;同时,通过政府引智招商,成功注册黄山市三祈生物科技公司1家,先后成功申报市级科研课题1项,蛇毒抗肿瘤等专利4项,多个御医“大健康”产品随即上市。目前养殖了祁蛇2000余条,开展了标准化的人工养殖、孵化、药用加工等。下一步,将结合国家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积极承办“国际蛇伤救治培训班”和“第八届国际蛇伤与蛇毒学术大会”,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蛇伤科研事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新的历史形式下,全体干部职工更是不辱使命、牢记嘱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励前行,进一步发挥蛇类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加快推进祁蛇产业化发展,促进我县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掀起新的历史篇章。